年轻人当成怀旧去向 昨天上午,记者在平和区河南路与锦州道交口,找到了这家名为“要嘛有嘛”的杂货店。小店面积只要十几平方米。货品满满当当,令人眼花缭乱。大到200元的折叠钢丝床,小到5角钱一包的缝衣针,都是居家过日子用得上的物品,许多东西很难在一般商店里见到。在一侧货架上,还摆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市民常用的塑料暖瓶。店家称,这儿货品共有1000多种。 店东吉大爷说:“前不久有个在美国寓居的咱天津人,要个月饼模子,去了很多当地也没买到,最终在我这儿买到了。”一旁的老伴曹大娘说:“咱这儿还有煤炭、火柴之类的用品。别看赢利小,有不少人都需求。”采访中,不断有年轻人进来逛。“不少80后、90后把咱们这当成怀旧的去向,不时买点小玩意回去。” 店名源自一副春联 说起杂货店店名的来历,曹大娘打开了话匣子。老两口原是知青,1993年从河北省永清县返津。起先他们在家门口摆了个小摊,之后办起杂货店,有十多年了。记者发现,该店是个小二楼,楼下是店肆,楼上是老两口的卧室。 采访中得知,这家杂货店在工商局注册的并不是“要嘛有嘛”,而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姓名。可为什么要在门前写上“要嘛有嘛”呢?本来,吉大爷是个书法爱好者,每到新年,他都会写上几副春联,除了自家贴之外,还要送给街坊。“要嘛有嘛”便是一副春联的横批。咱们看着好,就留下了,没想到还叫响了。 |
E-mail:[email protected]|手机版| ( )|网站地图
GMT+8, 2020-5-13 16:11 , Processed in 0.148694 second(s), 24 queries .